11月30日上午,一堂以数列为例的公开示范课在五教北203教室进行,由赵思林教授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3级1班同学授课。
课堂上,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学习。本堂课以数列为载体,结合大家对相关文献的学习研究及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问题,各小组展开探讨,最后,各小组派人对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汇报。
讲课伊始,赵教授针对上节课的等差数列进行复习巩固,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关于等差数列公式的推理,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他的生动讲授中,赵教授让同学们针对等差数列推理的五个公式问题写一篇小文章,假设帮助高三老师制作一份备课资料,并为大家举例示范,告诉同学们数学问题要“多想少算”,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运算过程。
在各小组的汇报中,他们依序展示“等差数列的性质的挖掘与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与运用”、递推数列以及数列综合的研究。赵教授针对汇报中出现的问题逐一纠正,他说,“学习是一个质疑错误,抛弃错误的过程,学习就不要怕批评”。他以钱学森的“好数学”为标准进行评判,整个课堂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同学对自己课题进行公式推理时,赵教授用一个“快乐的方法”将其简单化,时不时赞许同学们的举例与结论,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着课堂气氛。在其中一位同学讲课时,出现关于“数学问题是先用基本公式解答还是先用技巧解答”的问题分歧,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赵教授举例来质疑同学们“先用技巧解答问题”的结论,表示“有时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整个课堂师生互动,进行学术探究,收获颇丰。课后,一些同学还对问题穷追不舍,与老师再次展开激烈的学术讨论。
赵思林教授告诉记者,这次以“师生互动授课”的方式进行讲课,让师生互动更频繁,学术交流更热烈,更有针对性,同学们学习更主动,积极参与,这样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数学问题研究方式无穷无尽,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同学们表现都不错,有自己的心得,但是问题研究水平需要提高。
(文/院报记者团 胡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