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务管理 -> 质量监控 -> 教学检查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 简 报(第五期)

发布日期:2020-03-19  来源:教务处   点击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

简 报

(第五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延期开学教学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发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九日

—————————————————————————————— ————————————————————————————

做“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坚定贯彻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涛老师线上教学的探索

2020年学校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教学工作方案下发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徐涛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有关要求,充分开展课前的备生、备课、备技的准备工作。围绕网上教学的特点,积极探寻网上教学规律,按时上课,认真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确保了线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实现。

一、围绕问题链设计授课板块,构建系统性知识体系

徐涛老师认为,网络视频内容存在知识碎片化、单向性的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秉持深层认知的理念,将授课内容具化为衔接递进的问题链,构建教师主导的问题链+视频平台+学术(时事)热点的教学内容,努力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思维与知识升级,推动学生构建对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的系统性认知框架。只有先帮助学生树立系统性知识框架,才能使学生合理定位碎片化知识的意义和对热点历史问题作出有效回应。

二、丰富教学方式,打造师生共享的教学场域

网络平台录播教学方式具有独白性、平面化、高度概括性等特点,学生长时间面对视频媒介容易倦怠、专注度较低。针对这一问题,徐涛老师的经验是通过构造教师直播+录播+对话的教学方式弥补录播的不足,营造师生共同在场、知识共享的教学场域。

教师的在场,主要是通过引导式、对话式、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实现。引导,即是启发与提醒。对话,是教师充当慕课视频与学生的中介。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与重点高校的慕课对话存在一定的间距,围绕重大问题,教师对其进行二次阐释,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问即是对知识的检验和学习效果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注度。在这一过程中,需做好激励设计,以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三、价值理念适时融入,实现思政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抗击新冠疫情是当下最大的政治。作为一门思政课,价值理念的有机融入,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彰显思政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形成对时势问题正确的判断与认识是思政课程的必然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上述价值观的有机渗入呢?徐涛老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彰显历史人物的正面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和勇于担责的精神;二是要充分展现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与政治制度、社会环境的张力,以加深学生对当下社会运作与国家治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对疫情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辩证的分析,实现知情意的统一。

通过对近一个月线上教学工作的总结,徐涛老师认为,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开启的线上教学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我们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探索的经验尚需经过实践进一步检验和总结,这决定了《纲要》网络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始终是一个动态的探索过程。随着改革和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信心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思政课堂教学的革命与创新,真正把“危机”转化成我们发展的“机遇”。